首页 -> 内刊 -> 2015年3季刊

论脉诊的取象比类原理

时间:2015-10-27  来源:中国中药协会中医药适宜技术专业委员会  点击:879
      脉诊取象比类原理的核心是将脉象的属性和特点转移为人体脏腑、心理的属性和特点。然而取象比类不是万能的,其推理存在一定的或然性。脉诊采集信息后,在进 行分析、诊断人体的气血阴阳、所患疾病时大量地应用了“取象比类”这一为中国传统文化广泛应用的原理。取象比类,运用了比较、比喻、象征等方法,来认识世 界,强调事物之间的相通。如董仲舒提出的人副天数说: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有五行,人有五脏,天有日月,人有耳目。其以象推象的方法体现在脉诊上就是以 脉象推藏象,以脉象推心理象等。取象比类原理在传统脉学中的体现1.寸关尺定病位法最能反映取象比类原理的是《金匮要略》中的寸关尺定病位法。《金匮要 略·五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提出“诸积大法: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寸口积在胸中;微出寸口,积在喉中;关上积在脐旁;上关上,积在心下;微下 关,积在少腹。尺中,积在气冲;脉出左,积在左;脉出右,积在右;脉两出,积在中央;各以其部处之”[1]。《金匮要略》在诊出“细而附骨”的脉象特点 后,根据该脉象的空间位置,类比推理“积”所在的位置。将疾病的空间位置与脉象在脉体上的空间位置相类比,将脉象的空间属性转移为疾病的空间属性。
将本文分享给好友:
版权所有:中国中药协会中医药适宜技术专业委员会 京ICP备09082799号

微信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