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行业新闻

沉痛悼念国医大师吕仁和!承古纳新仁和术,调糖治肾惠苍生

时间:2023-05-20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643

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吕仁和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4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吕仁和从事临床工作六十余载,尤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慢性肾脏病、内分泌代谢病、老年病等疾病的中医药防治。今辑录中医药界同仁及其亲友、学生所撰悼词及文章,以示追思。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 王永炎
惊闻学长吕仁和教授仙逝,内心悲切!念及同窗六载,又长期在东直门医院共事,一起带学生,深感学长勤于临床,严于治学,尤其是在中医防治糖尿病与肾脏病方面,疗效卓著,贡献巨大!学长于中医学术,嘉惠医林,造福桑梓,鼓舞后学,再创伟业!

•国医大师 吕景山
4月21日夜晚,窗外雨雪交加,小女玉娥匆匆返家,神色黯然,追问之下,才缓缓说道:“仁和伯伯走了。”惊闻噩耗,五内俱焚。七十年往事如电光火石,于心中一一历过。九旬衰年,泪送至交,痛何如哉!
1953年,我与仁和兄相识于太原卫生学校,同窗三年,形影不离。1956年,又一起负笈京华,于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同得施今墨、祝谌予诸大师亲炙,醉心岐黄,切磋琢磨,六载共学,相知益深。1962年,我返晋,兄先赴桂后回京,然数十年来,往来频繁,从未间断,见面必促膝深谈,隔空则尺素传书、电话交流,略无隔阂,情如兄弟。仁和兄其人,正如其名。素怀仁心,志存救济,省病诊疾,尤重诚笃。更秉仁术,深谙经典,留意钻研,勇于创新,终成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之泰斗。为人宽和,敬师长,友同侪,最喜提携后学。其人一生,从无骄娇二气,何其可贵!
七十年知己,遽归道山;中医药领域,痛失砥柱!其言、其功、其德不朽!
仁和兄千古!

•国医大师 张大宁
沉重悼念吕仁和大师:医界翘楚



•国医大师 晁恩祥
昔日同窗六载,医道途程甲子。惊闻驾鹤西去,薪火传承不息。

•国医大师 王世民
得悉吕老仙逝,甚感悲痛!吕老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届北中医毕业生,我们既是同学又是挚友,还同期获评国医大师。吕老是我国著名的糖尿病、肾病、内分泌及老年病专家,他的离去是中医界的一大损失。愿逝者安息,生者励志。望吕老传人继承先师之遗志,继续为中医事业的发展壮大作出贡献。
国医大师吕仁和千古!

•国医大师 邹燕勤
仁和大师,幼承庭训,医道仁和,学崇岐黄,承古求新,医效卓著,享誉世界,桃李天下。吕仁和先生是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肾病及并发症领域重要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是我国中医肾脏病学的大医大师!大师远去,恩情永在,千古长存! 

•国医大师 王永钧
杏林仁和术,医脉永赓续。
国医大师吕仁和教授千古!

•国医大师 肖承悰
惊悉国医大师吕仁和教授逝世,悲恸万分!我与吕大师相识六十余载,抚今追昔,感慨万千,潸然泪下。
吕大师是我的学长,他一生耕耘杏林,著书立言,承古纳新,创建学会,发展学科,于内分泌代谢病及肾病领域造诣精深,推动了学术交流与发展。吕大师的离世,是中医药界的重大损失。吕大师同时是我的同事、领导,任东直门医院教学副院长期间尤其重视中医传承与人才培养,治学严谨,因材施教,奖掖后学,桃李华彰。而今,我失去了一位德艺双馨的学长,但其扶济苍生的大医精神和儒雅谦逊的大师风范,将永存世间。吾辈当牢记学长嘱托,传承岐黄,弘扬国医!
一代宗师为岐黄鞠躬尽瘁,
医道仁和斩病魔留芳千秋。
吕仁和大师千古!

•国医大师 南 征
大医精诚普济众生,
深研岐黄桃李春风。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 屠志涛
惊悉国医大师吕仁和先生仙逝,内心悲恸万分,一颗杏林耆宿陨落,敬仰哀悼,在此缅怀。
深切缅怀吕老的高尚风范,追忆吕老的音容笑貌,铭记吕老的至理名言,继承吕老的未竟事业,以告慰吕老的在天之灵。吕仁和先生始终活在我们的心中,也将激励后继中医药人为中医药事业的振兴和发展,为落实国家对发展中医药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而不懈地努力奋斗。
斯人已逝,风范长存,吕老千古!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 徐安龙
惊悉吕仁和先生辞世噩耗,哀世之奇人之陨,悲国之栋梁之折,我辈不胜悲恸!
呜呼哀哉!斯人去矣,留英名万世。吾辈定继承大医之愿,以弘扬中医药学为己任,振兴岐黄,笃学奋进。
吕仁和先生垂范千古!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党委书记 赵百孝
国医大师吕仁和先生遽归道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全体同志不胜悲痛、万分惋惜!谨就吕老辞世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吕仁和教授亲属表示亲切慰问!
吕仁和先生的逝世是东直门医院的巨大损失,亦是中医药界重大损失!我们唯有继承先生遗志,弘扬大医精神,守正创新、发愤图强,以告慰先生在天之灵!
吕仁和先生万古长青!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院长 王 显
惊闻吕仁和先生驾鹤西去,不胜悲痛!
呜呼!先生仁德必将常青于杏林,不竭于橘井而流芳于千古,惠泽于桑植。后学当秉承先师遗志,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踔厉奋发,朝乾夕惕,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发展、为东直门医院的高质量发展而不懈努力!
深切缅怀吕仁和先生!
中正仁和 垂范杏林

文|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赵进喜 王世东 傅强 

国医大师吕仁和教授出生于山西原平,自幼秉承忠厚家风,受父亲吕如林与母亲李季娥以及行医的外祖父影响,不仅热心助人,而且酷爱读书。

少年时期,受解放区进步思想影响,吕仁和六岁就参加儿童团,并被评为原平县“模范儿童”,高小读书期间即加入共青团,并在中学期间光荣入党。学习中医之后,更把振兴中医作为自己学习、工作、生活的动力。其后为解决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与肾脏病对人民健康带来的巨大威胁,更是殚精竭虑,焚膏继晷,青灯黄卷,艰苦攻关。

为促进中医药学术交流、走向世界,积极筹备创建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与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为中医糖尿病防治事业付出了大量心血。其日所思、夜所想,都是传承与创新中医学术,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每次共产党员献爱心,每次救灾捐献,单位最大额度的捐款者总是吕仁和教授。生活、学习、工作阅历以及所受的教育,还有来自师长榜样的力量,最终铸就了先生乐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思想境界。

“敬天地富贵,孝父母平安”,从字面讲,不仅体现着人与天地和谐相处、“天人相应”的内涵,而且也在强调“百善孝为先”的传统伦理观念,但先生对此更有其独特的理解。先生曾经对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学生说:作为管理人员,不但要敬业爱岗,尊重上级领导,更要联系群众,多为群众利益着想。只有提高服务意识,行政管理工作才能顺利。实际上,先生为人处事,很多方面都值得学习。比如尊师敬长,念念不忘施今墨、秦伯未、祝谌予诸位先生教诲,而且确实能够自觉地把老师的教诲落实到学习、生活与工作当中,热心传承学术,勇于学术创新。而其对学生则是有教无类,诲人不倦,殷殷期望常溢于言表。在家庭生活中,先生在家里洗衣做饭,用心教育下一代。与夫人魏执真教授相敬如宾,时时不忘切磋学术,互相鼓励,以求共同进步。先生为人处事,就像其名字一样,正是用一颗仁爱之心、谦和之心,完美诠释着中华民族“仁者爱人”“以和为贵”的崇高精神境界。

先生受施今墨、秦伯未等诸位前辈影响,非常重视学习文史哲知识,以提高文化修养。耄耋之年,依然还在学习《老子》以及唐宋诗词等,时有心悟即传授给跟诊弟子。“发于点滴,行于心田,融于交流,盛于久远”,先生告诉我们,做人处事做学问都应该从小处着眼,在细节上下功夫,尽心尽力,并善于与他人分享,重视交流,以保证事业拥有无限生命力,保证学术长青。先生最常谈起的古诗是初唐虞世南的《蝉》:“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只有保持高洁的品行,才能保证歌声响亮,声播四方。这种“居高声自远”完全是来自高尚的人格力量,而不是借助其他势力的影响。先生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让人心生敬意。

先生所习书法,诸种书体之中尤其擅长隶书。隶书字形方方正正,笔画沉稳凝重,最能体现出先生为人处事的风格;一笔一画皆透露出先生“中正仁和”之风。“陶铸群英,溥益群伦,木铎扬声,功宏化育”,诚哉斯言。而今大师远行,先生对事业的无限热忱,必将激励着我辈中医献身岐黄伟业。

吕仁和老师是我终身学习的榜样

文|戴京璋 北京中医药大学德国魁茨汀医院

4月21日晨惊闻恩师吕仁和教授仙逝的噩耗,悲恸之情难以言表,伴随着泪水,老师的音容笑貌在眼前浮现,谆谆教诲在耳边回响……作为老师的首批研究生,有幸随恩师学习、侍诊、工作多年,令我受益良多。往事历历在目,藉此小文表达对恩师的怀念之情。

恩师幼承家学,终生勤勉。师从施今墨、秦伯未、祝谌予等中医大家;复得张乃峥、汪家瑞等西医名师指导,学宗岐黄,融汇中西。老师要求我们既要博医源,精研经典,深究古意;又要纳新知,与时俱进,联系现代。除了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他尤其重视方法学的传授与培养。记得我们入学的第一课是记忆方法的学习,从联想记忆到图像记忆,老师都一一解释、示范。然后就是资料的收集,从卡片的制作、分类到综述的撰写,逐步扩展至选题、开题、课题的实施、统计、总结,乃至论文的撰写,详尽而系统,这些为我以后的学习和学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老师从病、证、症的概念、内涵,到疾病命名方法、治法方药等多方面不断发掘、发现、总结,提出了诸如肾系疾病的“肾风”“肾热”与“消渴病”等中医病名;总结消渴病脾瘅、消渴、消瘅等分期及相应治法方药等。老师通过临床实践和研究,不断探索,反复验证、提炼,创造性地提出“微型癥瘕”理论,可谓从理论到临床传承创新的一代大家。我也在跟师的过程中屡受启发,学术与临床不断得到丰富和提高。

恩师注重实践,终生临床。“承古求用,纳新求好”“古为今用旨在能用,洋为中用力求好用”,要不断“寻找疾病表现的规律和解决办法”,这些都是老师经常教导我们的话。他在治学与学术研究上追求博古通今,与时俱进,学以致用,讲求实效。针对疾病与病机发展变化的动态特点,提出“六对论治”辨治方法;制订消渴病治疗“二五八方案”、慢性肾脏疾病分期辨证论治等方案,提高了疗效。指导我们密切关注西医学等各相关学科发展动态,引入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等当代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指导中医临床实践和研究。上学期间,老师要求我们在临床中密切观察患者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熟练掌握医护各项工作内容和程序。老师还经常在繁忙的临床和院务工作中,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检查我写的病历,指出其中错误,每每令我心悦诚服。多次的改写锤炼使我的临床思维与临床技能迅速提升。毕业后我受派到国外工作,每遇疑难向其请教,老师都会不厌其烦地予以指导。老师一切为患者着想,常常出差下了火车,来不及吃饭休息,直接到诊室接诊患者;晚年亦经常不顾病痛,坚持查房、出门诊,堪称医界楷模。

恩师一生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倾心育才,桃李天下。作为学生,我在生活上受到老师慈父般的关爱,在学术上得到老师严格而耐心的指导。老师谦逊真诚的高尚人格、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精益求精高度负责的医德医风、严谨求实不断进取的治学作风,是我终身学习的榜样,使我在读书、做人、临证和科研等各方面都获益。如今老师驾鹤西去,我痛心不已!泣作挽联,寄托哀思:

宗岐黄,贯中西,蠲痼遐龄,一代名医,惠泽百姓;

阐精微,汇古今,授业育才,吾辈楷模,恩沐后昆。

将本文分享给好友:
版权所有:中国中药协会中医药适宜技术专业委员会 京ICP备09082799号

微信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