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行业新闻

【特别报道】为山西五寨群众办实事!这两名挂职干部这样干

时间:2023-06-15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号  点击:376
编者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定点帮扶山西省五寨县以来,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派驻的一名名挂职干部接续奋斗,扑下身子扎根基层,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关于帮扶的决策部署,为五寨群众办实事,为五寨中医药强县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五寨新人”高新军:挂职当作任职干

文|本报记者罗乃莹

挂职山西五寨县委副书记两年来,他为当地拓宽了中药材产业发展渠道,打响了中医康养品牌,提高了中药认知度,与五寨群众建立了深厚感情——

对于五寨,曾经身为媒体人的高新军并不陌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定点帮扶五寨20多年来,《中国中医药报》社新媒体部主任高新军曾多次前往五寨报道当地脱贫攻坚成果,见证了五寨的蜕变。

2021年4月,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挂职干部,高新军被选派到山西省五寨县任县委副书记,与五寨深深结缘。两年时间过去,五寨的田间地头、高山河谷,还有许多村民的家里,处处都有这个“外来”副书记的身影,说起这里的山山水水,高新军如数家珍,偶尔还能说几句五寨话。俯下身子,扎根泥土,高新军早已由“五寨新人”成了“地道五寨人”。临近挂职结束,五寨县委县政府联合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打报告,请求高新军留任,当地干部群众临别挽留的短信、电话铺天盖地。

一个挂职的外来干部怎么能成了当地干部群众难舍的亲人,高新军用行动给出了答案。

成为农家贴心人

初到五寨,这里脱贫后发生的巨变让高新军慨叹,但同时也让他深感重任在肩。老百姓脱贫了,但还得避免返贫,而且要走向富裕,任务依然艰巨。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阶段,高新军面对的核心问题是,怎样找准方向,大力发展产业,巩固脱贫成果的同时让当地持续高质量发展。

五寨是个农业县,要干好工作必须了解农业农村农民。从小“吃商品粮”长大的高新军,对于农田、庄稼还有农民的日子多少有些陌生。而最快的熟悉办法就是到村里去,到地里去。

哪是水浇地,什么是大田,坡地有多少,撂荒地怎么利用,林下可以种什么,不同的土地肥力如何?村里几口人,有多少外出打工,多少在村里,都在从事什么,收入怎么样?一个多月的时间,高新军走遍了五寨全部10个乡镇,有了基本了解。

从媒体人转变为地方领导干部,身份角色的变化带来了新的课题,“原先的工作相对具体且独立,现在更多需要思路,面对千条万线,要有更好的管理能力。”面对新课题,他发挥记者职业本能,搬出县志,翻阅资料,研读政策,深入调查研究。“首先要吃透国家政策。”在高新军的案头,摆放着从中央到省、市、县各级党委和政府发布的文件政策和文件解读,“同时也要学习其他地方的好经验好做法,请教当地领导干部,然后结合县里实际情况,谋划发展思路。”高新军说。

“高书记是咱农家贴心人,能站在我们老百姓角度替我们考虑。”当地群众这样评价高新军。在推广中药材种植过程中,他掰着指头帮农民算账,打消农户顾虑。“在五寨的两年让我深深体会到为什么每年中央1号文件主题都是三农,我们国家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强则国强,农民富则国富。农民很朴实也很务实,跟老百姓打交道不能说空话,要说实际话,做实在事。”

如何让农户通过种植中药赚到更多的钱,高新军与专家们反复思考商榷后决定引入中药品种菊花。“全国菊花产区主要在南方,病虫害多,农残超标问题多,五寨平均海拔超过1400米,早晚温差大,虫害少农残少,同时光照强,药材有效成分含量高。”五寨种菊花具有独特的优势。但菊花种植成本高,需要大量人工投入,习惯了种玉米保收保销的农户不愿从头改种新品种。

“想想看,中药材咱投入虽然高,但卖出去的价也高,纯收益比种玉米高不少呢。而且销路也不用操心。”大家慢慢开始接受,从2021年试种200亩到2022推广种植1700多亩,再到今年的2000亩,菊花成为继黄芪、党参后的五寨中药种植新品种。菊花插秧、除草和采收期均可以带动周围村民短期就业,仅采收菊花一个人可月入四五千元,且劳动强度不大,老人妇女都可参与。现在提起种菊花,村民的脸上都露出幸福的笑容。

做实打实的当地干部

作为挂职干部,一般是协助地方领导开展工作,而高新军自打到了五寨,就全身心投入,在认真完成“规定动作”外,还充分调动自己的优势资源,发挥个人专长,积极谋划,做了很多“自选动作”。设计中医药文化宣教基地,建设康养旅游基地,策划举办康养峰会,参与疫情防控……除此之外,由于县委专职副书记空缺,高新军承担了其分管领域工作,并分管宣传和文旅工作。任务多了,担子重了,他常常两三个月才回次北京,回到家里也跟家人待不了几天,就又匆匆赶回县里。“高书记就是个实打实的我们当地干部”,五寨人这样评价他。

去年下半年,全国新冠疫情加剧,五寨也没能幸免。作为县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高新军还兼任综合协调组、医疗救治组、健康码赋码组等多个组的组长,尤其是综合协调组负责疫情防控工作的总体协调与调度,任务十分艰巨。从发现第一例阳性病例开始,他每天神经紧绷,盯着疫情防控,连续多天工作到凌晨两三点。去年11月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连续印发多份疫情防控具体措施的文件,高新军总是在第一时间先仔细研读,吃透文件,提炼关键信息,然后开会培训解读重点内容。为了让所有人对政策心中有数,头脑清晰,他将防控措施制作成简单清晰的流程图,分发下去,贴在防疫工作的一线关卡。

“高书记,我的孩子需要做核酸检测吗?”“高书记,我们被封在家,孩子在外面通知家长去接,我们怎么办?”“居家3天还是7天,按哪个政策执行?”“方舱的孩子穿的还是单衣,怎么办?”在高新军的手机里,至今还有上百条当地群众给他发来的短信。在疫情最吃紧的时候,高新军的手机号传到了群众手中,最忙的时候,他一天能接几十通陌生号码打来的电话,“有时候开会实在是顾不过来,就散会了给人家回过去。”上百条短信,高新军都在繁忙的工作间隙一一回应解答并且落实。

与百姓共情,干起工作来不遗余力。高新军的一言一行感动着当地的干部群众。“谢谢高书记!为人民服务的好书记!”“谢谢您在百忙之中关心百姓疾苦!”“让您费心了,您是我们的好书记!”“好人一生平安,祝福您和全家幸福安康。”这些质朴的回复,饱含深情。

为了帮扶五寨当地企业,高新军带着五寨县唯一一家民营中药企业到省城太原的山西省药监局咨询政策,一年时间帮助企业高效完成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引进中国中药产业园,雇佣脱贫村民增加收入,除了进行传统的饮片加工外,还开发了黄芪牙膏、养生茶、代餐粉等大健康产品,全产业链发展。在五寨工作的两年时间,高新军化身为五寨中药的代言人,在广西南宁、山东青岛、河北雄安新区,他带队参加展览,推广五寨中药产品,介绍五寨中医药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经验,累计帮助销售五寨中药材和大健康产品5000多万元。

五寨县生态资源优越,夏季凉爽舒适,又有丰富的中医药资源,高新军认为应该大力发展康养产业。他的建议得到了县委领导班子的肯定和支持,县里投入4000万元建设康养旅游基地,高新军负责指导康养项目的设置,并亲自为基地起名“五颐康苑”。他还策划在五寨举办了山西五寨夏季康养峰会,院士国医大师等名流汇集,将五寨清凉舒爽、环境宜人的特色名片推广开来。这是五寨县历史上第一次举办的大规模全国性会议,影响深远。

“网红”书记路人识

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定点帮扶县,五寨一直有中国中医科学院派驻的专家开展诊疗及培训等工作,防止百姓因病返贫、因病致贫。高新军觉得,诊疗服务还是治已病,要提高五寨老百姓健康水平,还得治未病。他提议让驻点专家制节目、做讲座,向民众进行健康科普,提高群众健康素养。专家们的健康宣教短视频,在五寨百姓中传播广泛。为了进一步提高五寨人对中医药的认可度和了解度,推进中医药强县建设,高新军利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帮扶资金,为五寨县中医院策划设计了一座中医药文化体验馆。这座体验馆设计理念集合古今,融合最先进的多媒体展陈技术,运用多种形式介绍中医药的发展历史、中医药文化和科普知识,并展示了中医药助力五寨县脱贫攻坚的成果。作为五寨县中医药文化宣教基地,县里各中小学将其作为“开学第一课”和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重要场所,数千名师生进馆参观。各级领导在参观后都给予了高度评价,还有晋城市、运城市等地前来参观考察。与此同时,在高新军的协调下,五寨县中医院组织专家到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开展义诊讲座等活动,扩大了中医药影响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五寨县中医院知名度大大提升,不仅成功创建二甲,购置了先进的诊疗设备,目前服务能力也在忻州排名前列,如今正朝着晋西北区域中医诊疗中心方向发展,辐射周边县。

而高新军自己更是一早就借助新媒体平台为五寨县代言。他开通了抖音、微信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五寨新人叫新军”的一条条短视频让五寨这个晋西北小县城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最多的时候,6800多粉丝的抖音号吸引来40多万的播放量,许多人在视频下评论,“看到您的视频才知道山西还有个五寨县。”

策划土豆花节,举办旅游推广月,组织中央主流媒体乡村振兴采访,五寨频频上新闻,仅央视这两年来就有15次报道,五寨被人民日报社授予“乡村振兴传播基地”。高新军将自己的媒体优势发挥到极致,并且还亲自出镜,多次代言,让五寨品牌跟他深深地连接在一起,以至于走在县城街头常常被人认出来打招呼,“高书记好!”一次去面馆吃饭,旁边一位陌生人认出了他,硬要替他付面钱,感谢他为五寨人办实事儿。

两年时间,高新军说自己收获很多,除了与五寨当地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个人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在他的社交媒体账号上,高新军这样介绍自己:爱五寨,帮五寨,让更多人知道五寨,前来五寨。

5月的五寨春意盎然,人们在田地里忙着春播。“两年时间太快了,还有很多事没做,还有不少遗憾。”高新军看着眼前这片希望的田野说,五寨早已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回去后,五寨少了个北京人,北京多了个五寨人!”他表示,挂职结束后要把两年来积累的工作笔记和工作交接给下一任,把帮扶五寨、振兴五寨的接力棒传下去。“相信五寨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干部马思远放下“笔杆子”,扛起“锄把子”,到山西五寨中所村担任“第一书记”。他不爱待在办公室,有空就去村民家进行走访调研。两年来,小本子上记满了全村361户的“急难愁盼”,为村民办了不少实事,成为村民口中的“老熟人”“好书记”——

心系百姓“勤走访”,振兴乡村“开良方”


文|实习记者 李睿天

整洁宽敞的道路连接着左邻右坊,阳光穿过白云的缝隙,铺洒在或奔忙、或说笑、或小憩的村民身上。从繁华都市来到田间地头,初来乍到的马思远立刻被眼前美丽的村容村貌吸引住了,听说这名年轻后生就是新任“第一书记”,村民纷纷热情地向他打招呼,一位叫做夏婵的老大娘更是拉着他的手,自豪地说起村里的情况来。“这是一种回家了的感觉!乡亲们在生活上给予了我很大照顾。”马思远回忆起刚刚报到的日子时嘴角上扬。

在历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驻五寨县砚成镇中所村“第一书记”的接力奋斗中,中所村“旧貌换新颜”,成功实现了脱贫摘帽。但是“摘帽不摘责任”,“接力棒”传到了马思远的手中,“刚开始我是信心满满,但也战战兢兢。”马思远说,“驻村工作无小事,我绝不能辜负党和村里老百姓对我的期望。”面对乡村振兴这一课题,该如何让这个脱贫之后的村子越来越好?

调查走访发现真问题

“拍脑袋发现不了问题,调查研究才是谋事之基。”为回答乡村振兴之问,马思远拿出了调查研究这一“法宝”。来到中所村后,他挨家挨户登门拜访,不落下每一处庭院炕头。不仅如此,他平常走在路上逢人便问问情况,吃过晚饭后一定会来到村广场,与群众话家常。

“话家常”并非易事。与村民打成一片,一要懂方言,二要懂农事,三要多接触。这个城里来的青年不怕这三道关,通过多听多问、勤学勤思,他不仅学会了一口地道中所村方言,还逐渐掌握了村里特色中药材的种植技法,可以熟练地回答村民在种植黄芪、菊花等中草药时遇到的困惑。马思远的这股学习精神影响了周围人,在他的带领下,建设学习型党委的工作顺利完成,学政策、学理论、学业务蔚然成风。至于如何与群众多接触,与乡亲多聊会,马思远的回答是“挤出大块时间”。为此,他把闹钟设在了凌晨5点,早早起床完成办公室里的工作,留出大量时间走访调研,晚上融入村广场的聊天队伍中,待到人群散尽才回屋休息。

很快,马思远的“小本本”里铺满了密密麻麻的字,字里行间写满了群众关心的事。“想办事不跑腿”“想增收”“想让地里的黄芪长快点”……整合这些朴实的愿望,马思远找到了发展之“纲”,绘就出了工作蓝图。一言以蔽之,以党组织建设为工作根本,左手抓中医药发展,强化中药材种植加工产业对村民的引领带动作用;右手抓数字化建设,用新技术促进产业升级和乡村治理现代化。

因事制宜发展中医药

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经过几任书记与村民的接续奋斗,以黄芪种植为主导的中药材产业已成为中所村的经济支柱,在脱贫攻坚战中立了大功。马思远继往开来,打造“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合作模式,建设全过程可追溯的工业物联网,进一步做优做强黄芪产业链,充实了农户的“钱袋子”。

尽管如此,马思远时常翻看小本本,村民想让药材“多多产、快快长”这类不符合黄芪自然规律的愿望,他没有一笑置之,反而时刻在心里忖度。原来,要点不在于黄芪,而在于村民各不相同的偏好。“黄芪至少要长两年才可以收获,回报慢,而部分村民更喜欢生长周期短的作物。”马思远解释道。找准了“牛鼻子”,马思远开始探索多元化种植模式,与五寨县中药材种植龙头企业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引进了当年就可以采收的药用菊花,达成了农户的心愿。如今,这里的村民干劲更足,精气神更充沛,黄芪田里机械轰鸣、药菊丛中花篮穿梭,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马书记会办事,办好事!”

不仅产业结构要优化,马思远强调,中医文化也要切实融入百姓生活,成为村民自觉的生活方式。为了充分发挥卫生室的健康服务能力,中所村会定期组织医生到望京医院进修,并在平时给村民进行扶阳罐调理、艾灸调理等等。另外,马思远在走访调研中,常常不忘宣传中医健康养生方式。如今,低油低盐低糖的饮食方式在村中逐渐普及,村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明显下降,许多人来到村委借阅《中医健康养生》杂志,还有不少村民在清晨打起了八段锦……全村形成了浓厚的中医文化氛围。在文化与产业的良性互动中,不少在外务工的年轻人回到中所村创业就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数字治理发挥高效能

为了让百姓办事少跑腿、药材产业更兴旺、乡村治理更省力,进一步提升村内发展活力,马思远决定给“古村落”嵌入“高科技”,为乡村振兴插上“数字化”翅膀。

“科技能让村民生活富裕又便捷!从去年开始,我们就在努力打造中所村的数字乡村建设。”马思远说。一方面,推动中药种植加工产业物联网化发展,实现了药材全过程可追溯,助力产业提质增效;另一方面,通过引进“智能云系统”,构建数字乡村公共服务平台,可以提供远程医疗服务,贯通网络营销渠道,传播中医健康文化。

如今,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和大医院专家“面对面”,享受到省医院的远程诊疗服务;有了网络营销渠道,丰收的药材也不愁卖;不仅如此,乡亲们的手机已经变成了“百宝箱”,轻轻一点,村民便可以获取养生知识、查看农田动态、上传困难诉求、办理各类事项,“真是方便得很嘞!”不少村民连连赞叹。

在马思远的带领下,中所村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现代化”之风徐徐刮来,村里形成了看病少出村、办事少跑腿、卖货少奔走的局面,村民切实享受到了数字平台带来的各种便利,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大幅提升。

“浮云游子对远荒,晴翠山色寄幽篁。扶摇敢为金翅鸟,一片忠诚作肝肠。”这是马思远在驻村期间写下的一首诗,来到中所村的他虽是“游子”,却怀扶摇之志,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落到了实处,交出一份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答卷。回顾这两年的工作,马思远有很深的体会,“驻村工作无小事,社会主义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就在于农村,只有实事求是、谦虚谨慎、拼搏肯干、勇于担当,才能有所成就。”接下来,他依旧会坚持调查研究,努力带领村党委把党的二十大关于农业农民农村的重要部署落实好,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促进中药材特色产业的发展,实现生产、加工、服务的深度结合,强化与相关中药材企业的联合,进一步盘活村集体资产,把乡村振兴之路走得更扎实些、更宽广些。
将本文分享给好友:
版权所有:中国中药协会中医药适宜技术专业委员会 京ICP备09082799号

微信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号